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守麦者 > 综合 正文

四川·太平古镇

作者:admin 时间:2021-07-05
导读:

文化网讯:作者:李贵平中国旅游报订阅

太平古镇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醒民镇一桥相通,是古蔺出川入黔的东大门。这里很早就是商贾聚散的古渡口,群山环抱中,房屋依山傍水,层层叠叠,素有“小重庆”之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个古老的镇子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有着血脉深厚的关联。1935年春夏,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县转战达54天,县属太平镇就是红军长征第二次、第四次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

群山环抱中的太平古镇犹如一个历经沧桑的白发老人,身上承载了太多沉重往事。古蔺县地方志记载,先秦时期,太平古镇属古习国部落和夜郎国,人称“落洪口”。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在这一带排兵布阵。明代以后,来自江西龙南县(今江西龙南市)太平堡的商人朱复桐为纪念先辈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传道,将“落洪口”更名“鹿平场”。后来,朱氏后裔为了怀念家乡“太平堡”,将其易名为“太平渡”,沿用至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镇依山而建,赤水河边有一处码头遗址,四周绿苔重重,树木繁茂,时有游客前来参观。这个码头,就是川南有名的太平渡,也叫红军渡。20世纪30年代中期,就是这样一个小小渡口,书写了几乎改变中国命运的宏大历史。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和黔川地方军的围追堵截,在川、滇、黔三省边界四渡赤水,艰难作战,灵活用兵,而红军第二、第四次渡赤水时,就是从太平渡过河的。在不远的太平渡陈列馆陈列室里,200余件文物摆放得井井有条,红军用过的号谱、医书、手榴弹、宣传画、锅盆、苏维埃纸币、铜币等让人浮想联翩。

远离城市尘嚣的太平镇,处处洋溢着长征的气息。街头,红军渡口、长征街、长征大桥等以红军长征命名的建筑随处可见。当地人说,这里还创造了许多“之最”——“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经过次数和渡口最多,收养救护红军伤员、失散人员最多,帮助红军渡河、当向导、筹军粮、搞宣传的人最多,红军留下的遗物最多,留下的故事最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太平镇上,几乎家家户户的大门都用乌黑色木板做成。这些看上去格外厚实的门板,还曾见证过一段悲壮的故事。

那年春天,红军往来飞渡赤水河,每天要面对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一片狼藉,不断有红军将士倒在血泊中,鲜血染红碧水。危难之际,太平镇上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冒着枪林弹雨将自家的门板拆掉,又凑了30多只木船,在赤水河上搭成浮桥,输送红军战士渡过赤水河。当时,敌军炮火呼啸而来,狂炸近两个小时,河堤被砸塌数十米,滚滚硝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一时大部队艰难渡河,不断有人负伤落水,又很快被百姓救起。大军顶着枪炮渡河,一到对岸,后卫部队和船工们就立马将绳子割断,撤离船只门板,切断尾随敌人的去路。经过惨烈作战,红军最终取得太平镇阻击战的胜利。

镇上居民还流传着“分果实会场”的故事。1934年腊月,红三军团一部首次进驻太平镇,镇上没来得及逃离的群众对红军心存疑虑,不知所措。红军打开地主朱蜚声家的粮仓,开仓分粮,杀了肥猪,抄出财物。那天,红军干部找来打更匠周国清,请他鸣锣通知群众来镇中心荣盛通盐号集合。群众先是不敢来,直到周国清鸣第三遍锣,才犹豫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红军作了个简单的讲话,立马将粮食、猪肉和财物分给群众。此后,荣盛通盐号前的院坝就被太平古镇的人称为“分果实会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红军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太平古镇也因此成为川南一带颇具悲壮色彩的地方。为了传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1958年夏,太平镇建立起国内较早的红军长征革命纪念馆,镇子也成为我国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长征》《战地黄花》《四渡赤水》等影视剧均在此拍摄。

曾经的战火硝烟荡然无存,今天,赤水河边,那一座12.26米高的红军渡纪念碑,默默向过往行人述说着那场抢渡战役的故事……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