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域 > 古迹 正文

云南·楚雄底土村

作者:胡墨华 时间:2023-10-30
导读:转自: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底土村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距离双柏县城108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村落。村子背靠石碑山,坐落在形如摇篮的大山中。村脚的底土河、阿巴都拉河从东向南流入绿汁江,构成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奇景。在底土村这个有着上百户人家的村寨,彝族人口占99.49%。这里文化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被称为彝剧始祖的彝族民间长诗《阿佐分
转自: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

底土村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8公里,距离双柏县城108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古村落。村子背靠石碑山,坐落在形如摇篮的大山中。村脚的底土河、阿巴都拉河从东向南流入绿汁江,构成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奇景。

在底土村这个有着上百户人家的村寨,彝族人口占99.49%。这里文化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被称为彝剧始祖的彝族民间长诗《阿佐分家》就起源于此,中华民族传统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绣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该村被列为“云南省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先后荣获“云南省第三批文化惠民示范村”和“云南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示范村”等荣誉。

初入底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青瓦房,为数不多的土掌房散落其间,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把村落一分为二。路的右边是保留较为完好的李氏家族旧居。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初期,属土木结构的二进四合院,占地700多平方米,中轴对称、纵深布局、装饰物讲究独特,庄严而气派。整个建筑的设计巧妙又合理,层层递进,相互独立又彼此连接,既体现宗族主次地位,又顺应采光和排水的自然属性。虽历经百年沧桑洗礼,但旧居里的一切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韵味,处处透露着古朴、优雅的气息。

匆匆而过的时光抹不掉历史在这里镌刻的印记,岁月之河静静流淌,像是在讲述着村子的过去。

村内的李家祠堂遗址,建于光绪十二年,现已改造为村活动室、村史馆、小豹子笙传习所和彝族刺绣服饰传习所,院中挺立着见证了百年历史沧桑的鸡蛋花和紫薇两棵古树。平日里,村里的人会来这里弹跳四弦、唱调子。身着民族服饰的绣娘们经常会围坐在古树下做绣工,用一针一线将身边多彩的世界化为指尖上的艺术之花。

在大麦地镇的彝绣中,底土堆绣是最具特色的。其针法繁密,色与色之间过渡、递进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加之多以深色为底,往往给观者带来一种强烈的立体感与视觉冲击力,堪称刺绣中的浮雕艺术。

彝族堆绣这门技艺在底土村传承发展了50余年,先后培养出杨秀芝、方进仙等30余名堆绣能手,有州级传承人1名、县级传承人2名。在绣娘们的指尖下,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艳丽的绣品,向外界充分展示着底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岁月如流,不变的是村脚那几棵苍劲有力的青树,它们已在石井旁守候百年;青葱依旧,还有山下的那条源头小河,至今依然清澈。

走进底土村,漫步在村间的小路上,站在石井旁、古树下,仿佛避开了喧嚣,可肆意享受小村的如诗如画,过一段安静的美好时光。

底土村还设有村级文化活动室、村级农家书屋、村史馆、乡村大舞台,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底土人民生产生活、节日祭祀等彝族文化,体验纯手工底土粑粑制作等传统的农耕生活。

(本文图片由“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提供)

来源:“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