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域 > 古迹 正文

山西·湘峪古堡

作者:胡墨华 时间:2023-04-29
导读:作者:李吉毅来源:山西日报沁水县郑村镇湘峪古堡,当地人又称其“三都古城”。湘峪古堡清澈的沁河水,在沁水、阳城接壤的群山间缓缓流淌。明崇祯年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百姓人心惶惶。乱世之中,修建高大坚固的城墙,成为沁河流域沿岸的官员保护村民百姓的重要手段。在山西沁水、阳城两县约30公里的沁河沿岸,就有古堡村寨25处。坐落在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的湘峪古堡,就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古堡背山临河,群峰环绕,处
作者:李吉毅
来源:山西日报

沁水县郑村镇湘峪古堡,当地人又称其“三都古城”。

湘峪古堡

清澈的沁河水,在沁水、阳城接壤的群山间缓缓流淌。明崇祯年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百姓人心惶惶。乱世之中,修建高大坚固的城墙,成为沁河流域沿岸的官员保护村民百姓的重要手段。在山西沁水、阳城两县约30公里的沁河沿岸,就有古堡村寨25处。坐落在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的湘峪古堡,就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古堡背山临河,群峰环绕,处苍松翠柏之中,美景如画。湘峪村是明代重臣孙居相、孙鼎相兄弟的故里。明天启三年,兄弟二人经过精心规划开始动工修建城堡,历经十余年,明崇祯七年,城堡竣工。2006年5月25日,这座太行山区雄奇壮观的蜂窝式城堡,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兵洞连城

兵洞连城

兵洞连城

兵洞连城

神奇藏兵洞

湘峪古堡城墙宽4米,最高处为25米,周长2300余米,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用来防御的藏兵洞位于南城墙墙体内,洞体宽大,洞洞相连,将防御工事、兵营、军需仓库的功能合为一体,洞体坚固,每座藏兵洞设拱形窗孔一个,在墙外一字排开,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成为瞭望敌情和用于防御的坚固工事,可谓“兵洞连城”。

古堡藏兵洞又分“串珠式”和“后廊式”两种。“串珠式”是由若干个单独的藏兵洞组成,每个藏兵洞东西两侧各开一门,成为出入通道,将各个藏兵洞串联成一体。战斗中,只需守住或堵死一门,便可断绝藏兵洞的东西交通;“后廊式”则在藏兵洞后部增建了一条走廊,每个兵洞均有一门与走廊相通,既可以兵洞各自为战,又可通过后廊相互协防。在“后廊式”藏兵洞里,还能看到当年的火把台。奇妙的是,火把台被对面的墙壁遮挡。这样又正好使得火把发出的光,能让兵洞里的士兵看到城外的情况,而城外的敌人却看不到里面的情况。洞内有一套完整的供水系统,战时不用出城墙即可用水。藏兵洞设有通道与城墙顶部的“帅府院”相连,便于战时指挥和武力增援。

湘峪古堡藏兵洞的建造,处处巧妙,处处智慧。在国内古建筑中独一无二,其极富创造力的设计与优良的建筑质量,成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专家评价其为民间军事工程的巅峰之作。

古堡内十宅院门前堡墙

过街楼

湘峪古堡内街道

湘峪古堡内街道

湘峪古堡内街道涵洞

湘峪古堡内街道涵洞

湘峪古堡内街道涵洞

多功能的涵洞

湘峪古堡内,街道呈“五纵三横”棋盘式格局。这些街巷大多并不是笔直延伸、相互垂直。既有较为宽敞的街道,又有弯曲狭窄的“丁”字小巷。有的街巷是顺应地势的走向,或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古堡内的防御设施层出不穷,平战结合的理念贯穿始终。古堡内保存着明代的3条排放雨水的涵洞。每条涵洞宽约1米、高约2米。“遇上下暴雨形成洪水,这些涵洞就成为堡内的泄洪渠。如果遇到战乱,就是村民们的逃生通道。”据村民讲述说,这些设计与在兵部任过职的孙鼎相有关,只有对战时防务了解的人,才能修建出如此专业的防御工事。

中西合璧的院落

在幽静的古街巷行走,雅致的过街楼坐落在街巷上,街巷两侧更多的是别致的明清大院。虽说建于明末清初,却都是三四层的高层建筑,不时透出欧式建筑风格的韵味。

帅府院

天绘图院

天绘图院内院

双插花院内院

双插花院内院

双插花院

“双插花院”建于明崇祯十一年,该院落不仅从外观上打破传统设计理念,而且从形制上标新立异:其五开间的正房,因不同的高度而被划分为三部分:中央两开间正房楼,高三层,右侧两开间、左侧一开间;正房楼高四层,形成中间低、两侧高,且两端并不对称的奇特外观,外形不仅与欧洲中世纪教堂相似,也与中国古代两端插花的官帽形似。

三都堂

“三都堂”也称“官宅”,五层楼房形制独特,高约25米的“身材”,与周围民居相比,显得鹤立鸡群。楼座为三开间,一至四层朝南开三窗,第四层东西又各开一窗;第五层朝南敞开三间,东、西、北又各开一窗。看着仰望楼房纳闷的记者,住在院内的一位七旬老人解开了谜底:这座楼房是古堡内最高的建筑,被称为“瞭望楼”,又叫“看家楼”,其功能就是军事防御。《明史》载,崇祯五年九月,王自用率农民军围攻古堡,掘地丈余深而楼不毁。最后只能望“楼”兴叹,兵败而逃。

湘峪古堡内的建筑造型、装饰风格,缘何透出欧式建筑韵味?查阅史料不难发现,十六世纪,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就悄然向封闭的明王朝进行渗透,并对一批朝廷大员产生影响。当时,先后在工部、礼部任职的孙鼎相,不仅对法式建筑相当精通,而且还有很多机会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了解和掌握西方建筑风格。而所学到的一切,为他在筑城建堡的设计、规划直至建设中,最终得到充分的体现。

今天的古堡,还原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

牌楼

马蹄路

古堡街景

湘峪古堡

远眺湘峪古堡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上一篇:良渚古城遗址
下一篇:河南·叶氏庄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