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域 > 旅游 正文

湖南·伞寨村

作者:admin 时间:2023-03-29
导读:

湖南·伞寨村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舒维秀

春来伞寨,万物复苏。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伞寨村高耸的鼓楼下,“天下和村”四个大字十分醒目。

伞寨村是一个见证了氏族迁移与融合的地方,它的历史至少可以从明朝初期姚、吴、杨三姓迁徙说起。

伞寨村 图片来源:怀化新闻网

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撰的《姚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年间,新晃侗族姚、吴、杨三姓先祖为避战乱,辗转来到晃州的人银甲寨。三人涉水走过平溪河,到了腊树坡脚,口渴难耐,杨姓先祖杨天应折下一根竹枝,随手插地,顿时涌出甘泉,解了三人之渴。

他们看此处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便决定在此定居。他们又向平溪河上游寻找适宜生存之处,雨伞遗落在人银甲寨边,几天后回来发现雨伞还在原地,更加认为此地民风淳朴,适宜居住。正因“伞在”,后人便把人银甲寨改称“伞寨”。

定居后,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并以杨姓的“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字派,作为伞寨姚、吴、杨三姓后代取名的共同字派。明永乐三年,他们在谷雨时节播植禾黍麦豆,到农历六月初六恰逢辛卯日,所植作物均已孕苞,从此将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之前的卯日定为“尝新节”。

伞寨村街景 图片来源:怀化新闻网

在紧邻湖南新晃的贵州天柱、三穗、玉屏等县的侗苗村寨,黄、徐、龙、谢、石、陈、蒋等姓氏中也有使用伞寨的“再正通光”等字派的,有的姓氏在此基础上还延展字派,如徐姓的“再正通胜秀,朝祖元明昌”、陈姓的“万年再通光守礼”,形成了十姓共用同一字派的历史文化奇观。共用字派增强了不同姓氏之间的兄弟意识和家族观念,促进了氏族融合,有利于湘黔交界地区民族和睦与社会稳定,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伞寨村恢复举办“尝新节”传统民俗活动,起初村民们只是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饱餐一顿,后来由村里出面组织,逐渐增加了祭土地、敬神农等文体民俗活动。村里对产业发展户、环境优美户、邻里和睦户等勤劳和睦的先进家庭进行表彰,激发了村民发展生产、热爱家园、团结互助的热情。

尝新节 图片来源:怀化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伞寨村还修建了侗族特色建筑风雨桥、鼓楼和凉亭,在村部广场修建了侗族文化展示馆、稻作(红米)文化展示馆和“伞在天空”小街。

走进伞寨,既可以了解稻种的耕耘过程,又可以参加“尝新节”“扫阳春”等民俗文化活动,还可以品尝红米甜酒、红米粑、红米油茶等特色饮食。如今,伞寨已成为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不少游客前来研学与休闲。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