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域 > 旅游 正文

江苏·树山村

作者:admin 时间:2023-03-09
导读:

江苏·树山村

作者:周孙卉
中国旅游报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树山如一株饱满多汁的春笋,静立在江苏省苏州市通安镇。游人至此,移步换景,景景不同,仿佛层层剥去春笋的壳,层层有惊喜,越剥越有趣。

山脚下,如果不是墙上写着“树山村口”4个大字,会让人怀疑自己错跑进一个文化创意社区。

在这里,国乐、民谣、网络文学创作基地的牌子比比皆是,建筑物全带着强烈的现代博物馆风格,不规则几何线条营造出明亮而宽敞的空间,一幢一幢造型迥异,绝无雷同。其外墙皆采用青砖、竹、木等传统材质,颜色或粉白,或茶棕,或柏灰,或松绿,古雅端庄的气息,令人联想到广袖长裙的美人花窗独坐、焚香抚琴的情景。

可是,远处连绵的青黛山影、散落的碧绿菜园又会提醒你,这确实是一个山村,有着山村的清澈空气、阳光和水,只不过引入了新的元素,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已融为一体。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继续往里走。主干道用大方石板交错纵横铺得平整,方便行人和车辆过往,却不单调,因为间杂着细细铺成回字形、人字形的小青砖方块,花纹错落,展示着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精致。通往梨园的许多岔道口衔接着旧路,黑色老石头肌理坚硬而沧桑,凝固着过去的模样。

路两边用深绿铁丝网围起大片大片的梨树,干枝灰黑,在早春的寒气里泛着隐隐磷光,鼓凸着无数小团团,嫩芽潜藏其中,蓄势待发。其昂扬遒劲的姿态,宛如直指天空的倔强胡杨,宛如盘旋多姿而骨节分明的古松,宛如习武多年的侠客铁铸般的胳膊。再过些日子,梨花盛开如雪如云,柔美似画,花谢后,甜嫩酥脆多汁的翠冠梨逐渐成熟,将慰劳辛劳一年的农人。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树山村的规划非常科学,应该出自精心酝酿和反复推敲。几乎所有种植区和游览区都用绿色铁丝网隔开,充分保留了古村落的原始状态。外来游客不会对村民的生活造成过多干扰,村民依然延续着自己喜欢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怡然自乐。

农家房舍疏疏落落,粉墙黛瓦,两层或三层,互相挨挤或独自站立,院子敞着大门。往来耕作的身影穿着各色花布衫,有的蹲下身拔草,有的弯腰用长柄大水瓢舀水浇菜。林间散布着许多小水塘,像一只只向天空睁开的眼睛,倒映着天光草色。这些小水塘由村民于土地的低洼处挖成,随圆就方,不讲究、没模样,可天下雨的时候却能储藏起足够多的水,就近浇灌周围的菜地,非常方便。水塘周围建有小木屋,堆放着各样农具,便于随手取用。

鸭子嘎嘎的合唱粗哑,鹅的独唱高亢,母鸡叨叨个没完,狗和公鸡是冤家……农家里传出的各种声音听起来不嫌吵闹,只觉亲切,只觉理应如此。如果说村口的特色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村里就是古诗里常有、现实中稀少的田园风味,是“柴门闻犬吠”“鸡鸣桑树颠”的意境。

铁丝网隔而未隔、界而未界,隔断了互相打扰的脚步,可好奇的视线依然畅通。游客们在游览区踱步拍照,与村民各行其道,你看得见我,我看得见你,互相观望,既满足了好奇心,又互相尊重不越界,在各自领域各自欢喜。这,应该是人与人相处的最好状态吧?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继续往里走,农家乐越来越多,藤椅摆满院子,香气勾得人走不动。露天集市的好婆阿爹们一口地道“苏白”,在小板凳上守着新挖的野荠菜、自家出产的鸡鸭鹅蛋。他们脸庞黝黑、皱纹深刻,笑眯眯的。有客询问购买时,便用粗糙的手抓起一把比自己还老的木头杆秤,仔细寻找着准星。背后三轮车上摊晒着农家菜干。自己种的青菜萝卜,不加任何作料,只凭冬季里的寒风吹,凑近了,能闻出茎叶质朴的清香。

生在这里是有福的,能够吃到自己双手劳作出产的新鲜菜蔬,知道吃下去的是什么,不会有任何惶恐和疑虑。他们的笑容平静安详,令人联想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画面。

开始登山。低矮的灌木和高处的香樟、枇杷、杨梅等树,在早春的寒气里依然片片深绿浅绿,像一幅层次分明的青绿山水画卷。观光木栈道仰仗金属架的支撑,顺着山势向竹林深处伸展。其坡度平缓、行走容易,对脚和膝盖非常友好。因栈道架空,游客对草皮植被的践踏大大降低。新生的小苗、衰弱的老树,皆被金属支架仔细围起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单方面从大自然中获得什么,而是更应该考虑对大自然的反哺与扶持。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苏州学习平台

从半山腰至山顶,画风又陡然一变,危岩耸立,巨峰叠翠,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似群臣上朝时手捧的笏板,又似沙场将士全身披挂森然而立。仙桥横空出世,仿佛广西桂林的象鼻山。一线天是古人在山体天然裂缝处凿成的台阶,狭窄而陡。好几条小路都可以登顶,一条比一条崎岖,甚至需要手脚并用。虽然登山艰难,但幽奇险古、不染尘埃之景让人仿佛在一步步接近仙界、一步步忘却俗世。

想不到,山下的烟火气喧腾浓郁,山上的大石坞却保留了原始状态,仿佛遗世而独立的绝代佳人,幽居在空谷,躲过了时光磨损,躲过了人力侵扰,完整保全着自己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的模样。半山腰的众多摩崖石刻记录了古人对它的赞美,清代建筑大师戈裕良更是在此观摩许久,画了厚厚一叠草图蓝本,最终设计出“山形面面看,景色步步移”的环秀山庄,名冠江南。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