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守麦者 > 综合 正文

福建·泉州真武庙

作者:admin 时间:2021-05-02
导读:

中国文化宣传网讯:作者:吴丽娇泉州晚报订阅

福建泉州真武庙始建于宋代,有“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之誉,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与九日山上祈风石刻、天后宫一起,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是泉州宋元时期海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之一。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元时期,远洋航行几乎是一种生命的赌博。渔民认为,向海而生的“讨海”生活,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信仰支撑。为此,海神信仰应运而生,方便祈祷的寺庙接连造起。始建于宋代、奉祀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真武庙便是其中之一。

时光流转,千年之后,真武庙依然屹立于石头山上,供人朝拜,成为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的见证者。

福建泉州真武庙 陈小阳 摄

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的“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后,因“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其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当时的泉州人认为真武大帝具有镇海、保平安能力,称之为“海神”,建庙供奉。

真武庙位于泉州城东部石头山麓的晋江北岸,主体格局形成于10世纪,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依山面江、坐东朝西,是一组院落式建筑群,重点遗存包括山门、台阶、凉亭(拜亭)、大殿等。

真武庙是古泉州外港与内港的关键性节点,为祈求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宋代时郡守把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场所,把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和秋冬的“遣舶祭海”作为国家常典,每年两次率官员到这里举行祭海仪式,时任泉州郡守真德秀亲自撰写的《真武殿祝文》可为证。

吞海 陈英杰 摄

从“武当山”牌楼式门楼拾级而上,建庙时保留至今的2尊石狮雕像憨态可掬,拱出地面、宛如龟背的“吞海”石碑令人印象深刻。吞海意为真武大帝显圣的气势可吞海,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的生动写照。宋代时,真武庙前面是一片汪洋,石头边沿仍留有经海水长期冲刷的印记。

真武大殿内,亦有2017年5月工作人员在清扫时新发现的遗存——真武大帝塑像基座下刻有“承信郎□光觉奉舍”字样的石刻。“光觉”是承信郎的名字,“奉舍”意为捐建。“承信郎”是12世纪初(1111年—1117年)设置的、授予武臣的一个官阶,沿用至13世纪后期(1265年—1279年)。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作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的恩惠,可见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和支持,也进一步证明了真武庙是南宋时期建造的。

真武庙大殿 陈英杰 摄

殿内还有一段革命历史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真武庙的部分厢房给了西北边的法江小学使用。那时,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人、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子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在这所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地下活动,传播革命思想。

真武庙,是展示泉州市“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窗口,曾吸引不少考察团前来。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迪安博士一行到真武庙考察,对保护完好的遗存及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挥的作用大加赞赏;1994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安曼等国家驻华大使也曾到真武庙参观,同样给予高度评价。

大殿内悬挂的“闽台祖庭”牌匾 陈英杰 摄

真武庙大殿内正上方悬有一个“闽台祖庭”字样的牌匾。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祀奉的玄天上帝,大都是从这里分炉出去的,仅台湾地区就有五百多个相关寺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每年都有100—200个台湾地区的香客旅游团来泉州寻根谒祖。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