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 正文

新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

作者:admin 时间:2022-07-12
导读:

作者:成越越

新疆学习平台

 0:00 / 04:22

在新疆哈密机场附近,一个庄严肃穆的大院内,青松翠柏、青砖白墙环抱着一尊高大的红军战士雕塑,前方的纪念碑上有陈云同志亲笔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10个大字,这里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

图为新疆哈密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院内的红军战士雕塑和陈云同志题写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摄影:谢龙)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以下简称“西路军进疆纪念馆”)位于新疆哈密市东疆大道民航博物馆西侧,占地96.83亩,建筑面积2844平方米,绿化面积50亩,采用仿古园林建筑格局,201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内有以“永远的星星峡”为主题的大型展览,用文字、图片、实物和音视频,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从河西走廊抵达星星峡(今哈密市伊州区星星峡镇)的悲壮历程。

主题展览分为“浴血河西”“永远的星星峡”“火种赓续”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浴血河西”展览分为西渡黄河、鏖战山永(山丹、永昌)、浴血临高(临泽、高台)、风雪祁连四个单元,用大量史料照片再现了惨烈的战争场面。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2万余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因战局变化,中央军委下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前往新疆打通中苏国际通道。2万余名西路军将士在河西走廊浴血奋战半年之久,歼敌2.5万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兵殇河西走廊。

哈密市民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缅怀先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提供)

“我们是铁的红军、钢的力量、工农的儿女、民族的希望。不打通国际路线,不是红四方面军……”场馆内响起激昂的军歌,正是歌中所唱的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将身躯永远留在了甘肃省高台县。高台之战也是西路军历史上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现场不少参观者为之落泪,感受到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前进的奋斗伟力。

经过风雪漫天的祁连山模拟情境,沿着石头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一根根落着灰尘的旧木头电线杆沿墙而立,其中一个杆子上的方向指示牌写着“距离星星峡66公里”几个字。这些木杆是从星星峡运到展馆的实物。当年在戈壁滩上,西路军指战员就是靠这些电线杆辨别前进方向。

星星峡,是西路军左支队绝处逢生之地,是党中央全力营救西路军的见证之地,更是中国工农红军成建制抵达祖国最西部之地。西路军来到星星峡,履行了革命军人的使命,也留下了精神血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展览第二部分“永远的星星峡”分为多方营救、天地时空、沙场点兵、昂首挺胸四个单元。在玻璃柜台中,有不少西路军战士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一套蓝色的红军军装,红色领章依然鲜艳,衣服清洗得干干净净;几双战士们穿过的草鞋、鞋垫有些破损发黄,鞋垫上的针脚密密麻麻,有的上面还印着“支援红军”“抗战救国”等字样;机枪手使用过的肩垫也是手工缝制的……一件件实物,让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形象展现眼前。

在展览第三部分“火种赓续”中,一张张西路军指战员面孔组成的照片墙引人驻足。他们由星星峡经吐鲁番、达坂城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最终在“新兵营”学习文化、军事等知识。展馆内,相关情景再现了当年的课堂,还展出了飞机、汽车模型。“新兵营”成为我军最早的特种兵学校,曾经浴血沙场的战士在天山脚下努力学习,最终回到延安,又走上抗日战争一线。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继续在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建设中建功立业。

哈密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讲解员在为参观者讲解西路军历史。(摄影:谢龙)

为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西路军进疆纪念馆还开设了“西路军魂 永放光芒”线上实景研学课堂,制作了专题视频,供哈密市中小学生在线上学习。纪念馆还在积极推进数字展馆建设,观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观看专题视频、收听语音讲解。

来源:新疆日报

顶一下
(0)
0.00%
踩一下
0
0.00%
加载中~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8-2030 文化网 版权所有 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电话 15266660787 鲁公网安备37131202371874号
鲁ICP备17056173号-5
Top